PM2.5下降幅度全市第一,河流水质改善幅度名列前茅,在全市率先制定“1+1+N”环境监督制度改革体系建设文件,率先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成绩飞跃式进步……8月23日,光明区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暨茅洲河达标冲刺动员大会,部署全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茅洲河达标攻坚战工作,动员全区上下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打赢治污、治水攻坚战。
会议指出,光明区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污染防治工作的部署,《深圳市光明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出台十大任务,126项具体内容,涉及全区23个责任部门。各相关责任单位在光明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带领下扎实推动污染防治工作,在涉水、涉气、涉固废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接下来,全区将以“五个全力”即全力推进茅洲河达标攻坚,全力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力落实“深圳蓝”可持续计划,全力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能力,全力完善环保工作责任体系,来压实多方责任,动员全民参与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
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压实各方责任齐抓共管
污染防治攻坚战涉及面广,要攻坚众多领域离不开多方联动。会议强调,要全力完善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强化各责任单位主体责任。
光明区先行先试,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制定光明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改革“1+1+N”系列文件,包括《足球比分直播: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光明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光明区强化出租物业业主和管理人环保责任暂行办法》、《光明区环保主任制度实施细则》等7个环境监管制度改革文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各环境监管职能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落实街道、社区环保工作职责,通过压实各方责任,从根本上打破环保主管部门“单打独斗”局面,转为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联动治理。
光明区创新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全市率先成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区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区委书记王宏彬任组长,区长刘胜任第一副组长,负责研究推动辖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强化综合决策,形成工作合力。6个街道、31个社区已全部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履行属地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对辖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
会议指出,污染防治是政治任务,还是一场人民战争。光明区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租赁双方的生态环保主体责任,推动全民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方面通过出台《光明区强化出租物业业主和管理人环保责任暂行办法》,强化出租物业业主环保主体责任,通过规范物业租赁行为,杜绝“散乱污”企业入驻园区;另一方面出台《光明区环保主任制度实施细则》,强化各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推动其健全“环保主任”制度,确保其内部污染防治责任到人,促其自查自纠。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区开创性从源头开展污染防治,建立“环保顾问”制度,免费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环保咨询服务,切实促企业提升环保素养。
已有成效基础上再发力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
会议指出,茅洲河达标攻坚战是光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是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悉,光明区推动河长巡河向巡域延伸,治水从工程向管理延伸。在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开展源头控污系列专项行动,由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区水务局、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分别统筹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三产”排水、工地黄泥水、“面源”脏水的“五水”共治行动。全力推进茅洲河达标攻坚,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会议向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工业企业底数及河长工作手册交底;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区水务局、公明街道、新庄社区、怡景工业园管理处代表就如何履行各自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依次表态发言。
会议指出,要全力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严格工业污染源监管。在9月底达到清单内“散乱污”企业、清单外“散乱污”涉水企业两个100%整治目标。会议还明确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要在已有的“散乱污”企业整治效果上,组织环保技术服务网格实行全覆盖巡查,对“散乱污”企业发现一家登记一家,建立清单,并对辖区“散乱污”企业整治情况不定期抽查,通报虚假、滞后整治等;街道落实“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属地管理责任,按“街道吹哨、部门报道”模式,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执法行动;全区以建立防回潮机制为重中之重,彻底根治“散乱污”企业。
会议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部署,指出要全力落实“深圳蓝”可持续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通过严格落实“扬尘八条”、持续推进工业废气综合治理、加强施工机械及机动车尾气监管、对餐饮油烟排放企业开展整治行动、实施一站一策空气质量监测分析等,全力提升区域空气质量。2018年,光明区PM2.5年均浓度为31.5微克/立方米,降幅排全市第一,今年1至7月,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累计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1.5%,降幅再列全市第一,空气质量总体达有史以来最佳水平。
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利用好巡查、整治、执法“三张网”,充分发挥环保网格员和环保执法员铁军力量,持续开展“利剑三号”专项行动,全天候、全覆盖、全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加强面源污染监管,以两个“全覆盖”,对症施策消除涉水、涉气、涉固废污染;强化联合执法、交叉执法、节假日执法,用足用好惩治措施,保持生态环境执法的“利剑”锋芒和高压态势。推动全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民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
将工业企业底数移交基层落实属地生态保护职责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在8月23日召开的光明区污染防治攻坚暨茅洲河达标冲刺动员大会,向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工业企业底数交底。此次交底工程,光明区将辖区约1.2万家企业底数和“散乱污”企业底数分别移交给街道、社区,由街道、社区落实属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按照省、市“散乱污”企业整治的工作部署,光明区从2018年起已整治“散乱污”企业1700余家,但是没有从源头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责任没有压实,个别社区、园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散乱污”企业回潮。光明区此次实施交底工程的目的,就是明确街道、社区属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的力量加强巡查整治,并组织工业园区规范出租物业行为,严把企业引入关,在引入企业前先征求环保顾问意见,避免“散乱污”企业反复治、治反复。
为切实形成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光明区制定了《深圳光明区水污染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明确了部门、街道追责十种情形、社区追责六种情形。交底后,在工业企业底数的基础上新引进“散乱污”企业或在“散乱污”企业整治底数基础上原址原地出现回潮,将视情形分别追究街道、社区的责任。(来源:深圳特区报)